有诗情画意一样浪漫的名称,温文尔雅的练法,融古人搏击技术精华与现代力学原理为一体,凌厉辛辣的技术,这就是陕西咏春拳。经咏春五大高手黄淳梁.李小龙.梁挺.叶准.叶正演绎发展,逐渐形成了根据人体动态规律所建立的实战格斗的基本技术体系。即在没有规则的限制下,两人进行近体徒手格斗时,如何运动现代科学理论,如中线理论,短距理论,精简理念,力学理念等,去结束随意对抗的规律性,并反对技术上的生搬硬套,提倡活学活用。
在国外,轰轰烈烈,风靡全球,而国内,其真正、正统、原始之咏春拳技,却频于绝传。当年叶问宗师挟技赴港,短短数十年,咏春之花即开遍全球,并以不可争辩的战斗实力取代柔道、空手道等成为美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埃及、法国、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特种警察部队搏击训练教材,风靡全球。可称得天下拳,以至外国人总以为功夫即咏春,咏春即功夫。作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先行军,陕西咏春拳 展示了其卓越不凡的丰姿和实实在在的战斗力。
一门拳种之优劣,在于训练手段之实效性。在世界诸多搏击术中闯出一片天下的咏春拳,以小念头、寻桥、标指三大系列,木人桩、八斩刀、六点半棍三个后补所组成的训练体系,朴实而简洁,辛辣而凌厉。更摒弃了所有张牙舞爪的虚招,使整个训练过程显得轻轻松松。就在这文质彬彬、飘逸洒脱中,训练出了辛辣凌厉而可怕的身手,以自然体力、自然体格就可获得超群的搏击能力。这就是咏春拳魅力之所在。
陕西咏春拳不练什么骑马蹲裆、拨筋压腿、举杠铃、丢石锁等伤身害命的蛮练功夫,它只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搏击术,以制人而不制于人为目的,以实用为宗旨。其简洁、高效而科学的训练手段培养了无数能征善战的勇士,可谓高手如云。以李小龙、黄淳梁两位宗师驰名中外.
咏春拳近体实战的奥秘在于迫使对手近体格斗,以最短的距离,最快的出击,最简洁的动作最直接地猛攻对方,以达直线攻击的目的。咏春拳近体实战的理论核心是使对手失去身体平衡。因此,以双手为主体的“多面手”作用是近战体系的主要特色。咏春拳在实战运用中讲究一个“快”字,强调以近打为主,以双手为主,以快攻为主其要诀是“时间”,将节省时间作为衡量实用价值的标准,咏春拳最讲究经济性原则,一击不中,改变方向再击,运用自如,左右逢源,四面八方,变化无穷。最突出的特点是“无招胜有招”.
一、
极端的实用主义:咏春拳始终坚信拳学的生命、价值及使命就是实战搏击,一切不切实际,与实战无关的东西都在摒弃之列,不想信神功,不迷信绝技,不讲究身法挺拔,手法之玲珑,步法之潇洒。只认定一个理儿:能打赢便是好拳,需要便是理由,效果高是原则,其极端的实用主义原则,更赋予拳手敢打秘胜、出手无情的心理素质和保障。正因为如此,才能为欧美数十个国家特种部队所选用。
二、
以虚应实、以无应有的虚无哲学理论:咏春拳之创派祖师五枚师太本是一佛门高僧,深谙“色空不二”之旨,体现在拳学上,便是以无应有,以虚应实,以无招无势打千招万法,此一点,可说真理,大道不二。一代宗师李小龙的武学思想“以无法对有法,以无限对有限”亦源于此。
咏春虽有小念头、寻桥、标指三路拳法,只不过是渡河之舟,训练搏击本能,使学者尽快抵达彼岸的手段而已。三路拳正是由有作有为过渡到本能搏击、无形无象的筏子而已,一旦拳理贯通,即弃筏登岸,禅参一指,法展双拳。那么,这样抽象的理论如何落实到实处呢?陕西咏春拳用一个简单的训练手段“手”训练,使千招万法,由熟而化,由化而无,至达动力定型,条件反射成熟的自动化境界。不假思索,出手皆法,不期然而然,莫知至而至,返朴归真,融万法归一法以心行拳,疏而全,简而纯,直接而简洁,不思索,无巧势,出手便是。庶几到了出手随心,无形无迹,纯以神行的境界。所谓咏春无法,出手即法,也即无招无式,纯以本能搏击。
三、
简洁朴实,直接明白。“冗繁削尽留清瘦”方是真正拳技,咏春拳法无花招,无巧势,强调直接明了,以最简单的方法,最短的路线,最快的速度,获得效果,给敌人以最严厉的打击。
在其训练体系中,亦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。小念头、寻桥、标指三大体系,木人桩、八斩刀、六点半棍三个后补,以黏手为灵魂贯穿期间的的陕西咏春拳法,力求尽可能的精简,其中军主帅小念头,尽管融合了咏春心法、劲法、手法、身法、马法及其诸多搏击原则如中线理论,朝面追形,埋肘、收肘、来留去送,甩手直冲、攻守同期,消打同动等心法尽寓其中,而体现在形式上却不过十来个动作,且每个动作都是人体最自然、顺手的动作,一般人只要半个小时即可学完,可谓简单之极。而寻桥、标指每路拳亦不过由十来式所组成,绝中之绝的八斩刀、六点半棍一为八式,一为六式,皆简洁朴实,一学即会。当然,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武技之道,若欲臻神化之境,同样亦非数日之功。然比起那些动不动数十套拳路的拳种来说,足可称得简洁朴实,高效而速成。
|